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
2014 2015 左永安顧問 安永經營管理商學院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創業百萬小學堂 台灣大學 和君 品牌 創新研發中心 品質 台灣電視劇「親愛的,我愛上別人了」當中聯合利華集團的的凡士林 資策會FIND結合Mobile First針對廣告市場的調查發現,廣告主在選擇媒體廣告首重的前三衡量標準,分別為「媒體的發行量、收聽率、流量」、「廣告曝光頻次」以及「廣告效果之可衡量性」。

廣告效果之可衡量性」最終目的「廣告效果之購買轉換率」
2014-01-14
根據資策會FIND結合Mobile First針對廣告市場的調查發現,廣告主在選擇媒體廣告首重的前三衡量標準,分別為「媒體的發行量、收聽率、流量」、「廣告曝光頻次」以及「廣告效果之可衡量性」。

然而,就「媒體的發行量、收聽率、流量」和「廣告曝光頻次」這兩項仍屬於傳統媒體採購的思維,儘管發行量大、收聽率高又或者是流量大,轉換率低仍是廣告主苦惱的層次。然而,廣告曝光量越大,也就只能保證投遞訊息,抓準消費者已知,卻也無法進一步得知消費者是喜歡還是厭惡,舉例來說,前一陣子很火紅的台灣電視劇「親愛的,我愛上別人了」當中聯合利華集團的的凡士林頻繁的出現,確實達到一定的廣告曝光,然而,究竟是正面又或者是負面的影響,結果也是需要「廣告效果之可衡量性」去做判斷。

然而,同樣再看到資策會FIND 2013年針對台灣關鍵廣告主市場規模研究發現,以電視、報紙、廣播、雜誌、戶外等傳統媒體為主的台灣關鍵廣告主市場於2013年整體投遞的廣告預算,繼續下跌1.3%,來到308.4億元,反倒是網路廣告的可預估量上升4.3%,來到35.6億元,將成為第二大的主廣告媒介,其中,行動廣告更是後勢看漲。

廣告主投遞媒體廣告的預算轉移,其關鍵因素還是來自於「廣告效果之可衡量性」,儘管傳統電視媒體的注意率仍是所有廣告宣傳媒介中占比最高的,但實際的導購率,卻仍是受到質疑的,特別是現階段多媒體的發展,消費者注意到的將不再只是電視的同時,傳統電視廣告的廣告轉換率也更是備受挑戰。也因此,廣告主開始將預算移向可以衡量效果的網路媒體,甚至是電影院預告片的廣告預算,你應該會發現,現在要看一場電影,已經不是像傳統只看電影和可能期待的預告片,而是一連串的廣告。

然而,同樣圍繞在「廣告效果之可衡量性」,流量大的網站,像是入口網站卻只能拉高注意率,實際的轉換率卻也因為分眾媒體越來越盛行,進而侵蝕掉轉換率,甚至是拉低注意率。

精準的分眾行銷自然成為現階段廣告業主苦思卻也致力的,於每一個廣告Bannercode,也只能監控廣告媒體的點擊率,對於廣告業主來說,更想要得到的是實質購買轉換率,也因此,永豐銀行所推出的「豐掌櫃」也將正式宣告,網路媒體廣告效果的購買轉換率將能夠被測量。


(以上資料擷取自電子商務時報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